盡管川渝地區(qū)天然氣用戶在四川盆地,但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的氣井深藏于崇山峻嶺之中。從氣井到百姓家中,萬里山路,天然氣“走”得并不輕松。
“孤島”是他們石油生涯的終點
重慶市云陽縣黃石鎮(zhèn)地處三峽庫區(qū),橫斷山脈綿延至此,境內(nèi)山巒起伏、溝壑縱橫,云安6井就藏于深溝之中。這是一口1998年建成投產(chǎn)的老井,由于三峽蓄水,云安6井旁的小河溝變成了一條寬約百米的河流,原先的井口被淹沒在水下。但這口氣井并未因此停采,深入水下的管道依然源源不斷地向重慶云陽、奉節(jié)、巫山、萬州等地輸送著天然氣。
開采了16年多,云安6井產(chǎn)量已經(jīng)由最初的每天5萬立方米,下降到目前的1萬立方米。而守護這口老井的,是楊秀華、陳永富和李偉3位已近花甲的老工人。
今年即將退休的楊秀華和陳永富在來到氣站前,在井隊上干了20多年。北至新疆塔里木,南至海南島,兩位老師傅一輩子打了54口油氣井,跨越了大半個中國。2007年后,已過壯年的楊秀華和陳永富陸續(xù)離開井隊,來到云安6井。
冬季保供期間,下游用戶波動很大,楊秀華每半個小時就得對管道進行調(diào)節(jié)。排水是楊秀華另外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?!斑@是口老井,氣井產(chǎn)水。我們每隔3天就得排一次水。為了保障供應(yīng),排水作業(yè)都是在凌晨?!背嗽瓢?井,站場附近的幾口老井也由3位老工人負責(zé)管理,每天一次巡檢,來回需要兩個多小時。
李偉今年不到50歲,在3位師傅中最年輕但卻最顯老?!八谠瓢?井待的時間最長,寂寞催人老?!痹陉愑栏豢磥?,對于他這樣上了年紀(jì)的人來說,氣站的寂寞比井隊的艱苦更可怕。“雖然我們這有3個人,但3班倒,工作、吃飯、休息總是難碰到一起。”
由于地勢陡峭,容易發(fā)生滑坡泥石流,附近的村民都已搬走,云安6井成為山溝里的“孤島”,楊秀華和陳永富對記者說,這座“孤島”,是天然氣出發(fā)的起點,也是他們石油生涯的終點,他們要站好這第一班崗和最后一班崗。
“我的工作是走路”
從山川深處抽出的天然氣,沿著西南油氣田公司的管網(wǎng)超過3萬公里的輸氣管道,流向百姓家中。在這3萬公里的“旅途”上,每天有900多名巡管工為翻山越嶺的天然氣保駕護航。
馮春瑜便是這支“護航”大隊的一員,他負責(zé)6段共38公里的輸氣管道巡檢,每周一次,逢年過節(jié)、暴雨之后要加密巡檢。一年下來,馮春瑜步行巡檢里程超過2000公里。
談到自己的工作,馮春瑜打趣地將自己稱為山間的“漫步者”。“我的工作就是走路,沿著輸氣管道走。”馮春瑜說,順著輸氣管道,逢山便爬,遇溝則下?!凹饶芎粑迈r空氣,又能鍛煉身體,對健康有好處?!?/P>
2月2日,馮春瑜帶著記者前往大埡口山巡檢,在約60度的陡坡上,記者小心翼翼地探尋著落腳處,馮春瑜卻健步如飛。一段山路走下來,記者氣喘吁吁,50歲的老馮也不輕松,摘下安全帽,他的額頭已經(jīng)掛滿汗水。
除了“走路”,馮春瑜更重要的工作是檢查。拐杖、電位儀、卷尺是馮春瑜巡檢必備的“三件寶”。拐杖輔助走路,電位儀用于測試管道的陰極保護措施是否正常,卷尺用于測量管道、堡坎損壞的長度和面積。馮春瑜把它們比作醫(yī)生的聽診器,“管道就像人體的血管,我得保證這套供血系統(tǒng)的健康?!?/P>
“管道警察”是馮春瑜對自己職業(yè)的另一解釋。大埡口山位于重慶萬州地區(qū)的城鄉(xiāng)結(jié)合部,這使得馮春瑜的工作在考慮自然因素之外,還需要特別關(guān)注管道附近的人為活動情況。在馮春瑜的背包里,常年裝著一本《天然氣管道保護法》,“管道附近一些動土的工程,農(nóng)村逢年過節(jié)放炮燒紙,碰上這些情況,我得向他們普法,讓他們知法守法?!?/P>
為了掌握管道附近的動態(tài)情況,馮春瑜的巡檢日記本上記滿了電話號碼,巡管15年來他已經(jīng)記錄了20多本。
“工作強度越來越小,精神壓力越來越大”
川渝地區(qū)是我國天然氣氣化率最高的地區(qū),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結(jié)構(gòu)中占15%,遠遠高于全國5%的平均水平。同時,這里也是我國冬季保供壓力最大的地區(qū)之一。作為我國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天然氣氣源地,四川盆地天然氣產(chǎn)量一直較為穩(wěn)定。但從2003年以來,每年10%以上的需求增長使得川渝的天然氣供需矛盾日漸突出。
截至2014年底,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的居民燃氣用戶超過1500萬戶,冬季用氣量占到總量的73%。
在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管網(wǎng)中,距離重慶主城區(qū)60多公里的華鎣山是一個重要的節(jié)點。2月3日清晨,46歲的李光祥如同往常一樣,走進山頂?shù)谋O(jiān)控室,開始了一天的工作。在接下來的12小時里,他需要對附近9口單井及管道進行實時監(jiān)控。
在李光祥腳下,是我國西南地區(qū)第一座地下儲氣庫—相國寺儲氣庫,超過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被儲存在地下2500米的巖層中。為了應(yīng)對日益突出的用氣矛盾,尤其是冬季巨大的峰谷差,我國從2010年開始,新建了6座這樣的地下儲氣庫用于調(diào)峰保供。
今年是李光祥在天然氣生產(chǎn)一線工作的第26個年頭。從巡線工到輸配氣站再到CNG站、儲氣庫,26年來,李光祥的工作方式從扳閥門變成了按鼠標(biāo)、敲鍵盤。工作中處理的計量單位,也由最初的“萬立方米”上升到“億立方米”。
李光祥坦言:“工作強度是越來越小了,但精神壓力卻越來越大?!?/P>
“生產(chǎn)的數(shù)據(jù)很多,時刻都得繃緊弦?!痹谧⒉蓺庾鳂I(yè)高峰,李光祥和同事一起,每天要監(jiān)控300個作業(yè)參數(shù),單是記錄一遍就得1個多小時。
相國寺儲氣庫位于海拔960米的華鎣山頂,溫度比山下低。同時,注采氣作業(yè)需要10兆帕以上的壓力,遠高于山下氣站3兆帕的工作壓力。低溫和高壓一道,使得冰堵這種天然氣管道冬季的“常見病”在相國寺更為頻發(fā),也更加危險。
碰上冰堵,一些小型氣站用開水一澆就能解決。而相國寺儲氣庫共有7座注采站、12口注采井、151公里輸氣管道。為了消除冰堵,李光祥每天都要對注往單井里的防凍液進行監(jiān)控調(diào)節(jié),“單井沒問題了,接下來就是調(diào)節(jié)井場的閥門,再接下來就是JT閥,最后是管道的調(diào)節(jié)閥?!痹诶罟庀榭磥?,處理冰堵這樣的問題,壓力不在于操作有多復(fù)雜,而在于及時發(fā)現(xiàn),不斷重復(fù)處理。
從山溝小站到山間管道,再到山頂上的儲氣庫,在整個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2000多口氣井、2300座集輸氣站和3萬多公里輸氣管道沿線,超過3萬名石油工人在各自的崗位上,每天進行著類似的重復(fù),讓天然氣在這萬里山路“走”得更順暢。
作者:佚名 來源:中國石油新聞中心